硬盘也能用来挖矿我是真没想到啊,不过大家不需要担心,因为现在硬盘挖矿只能用大容量机械硬盘,硬盘挖矿需要企业级固态硬盘+ 10T以上储存盘,1T以下固态和机械硬盘基本不能挖矿,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小容量硬盘价格会想显卡一样翻倍,目前仅仅只是超大容量机械硬盘才能挖矿。
硬盘挖矿只能挖Chia币,因为这个Chia币最近价格大涨,另外用硬盘挖矿会损害硬盘,长时间挖过矿的硬盘基本上可以淘汰了。
硬盘挖矿原理是什么?硬盘挖矿和显卡挖矿区别
以出卖存储容量来换取奖励的 Chia 和 Filecoin 在币圈火了起来,简单说就是用硬盘来挖矿。以门槛更低的 Chia 为例,其原理就是在矿工的硬盘上创建 P 盘(Proof of Capacity),利用CPU或显卡通过算法提前把硬盘写满固定空间,之后将 P 盘数据上交至主网验证,再开始挖矿。
最近这几天CHIA币爆火,因为其使用硬盘“挖矿”的特性,市场上部分硬盘产品价格闻风而动,不仅价格猛涨而且还很快就缺货。看到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不免让人游戏担心,难道发生在显卡市场上的一幕马上就要在硬盘市场上重现了吗?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要想知道玩家还能不能买到硬盘,只要分析一下矿工现在抢的都是些什么硬盘,就知道了,至少现在对消费级没有什么影响。
企业级硬盘是首选
与比特币等主要虚拟货币只能用显卡来进行计算不同,CHIA币为了防止资源浪费,选择通过对硬盘驱动器上可用的闲置储存空间进行快照,来创建区块,个人收益根据个人存储空间占网络上总存储空间的百分比来决定,当你分配给 Chia 农场的存储空间越多时,其收益越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存储空间来“挖矿”,空间越大收益就越高。
所以要想计算CHIA币就要求硬盘一是容量够大,二是“挖矿”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磁盘读写操作,所以对硬盘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企业级硬盘就成了挖CHIA币的首选。从网友的爆料来看,18TB硬盘的价格已经涨了400多块,这还只是个开始,毕竟硬盘矿现在还比较小众,一旦推广到更多人知道,大容量硬盘的需求还会更高,价格迟早被带起来。
消费级产品为啥不适合“挖矿”
如果企业级硬盘卖光,矿工会不会将魔爪伸向消费级产品呢?澈哥个人觉得机会不大。首先消费级硬盘的容量普遍比较小,最大容量只有8TB,跟动辄10TB、12TB甚至18TB的企业级产品相比,容量小了不少。矿机上挂相同数量的硬盘,显然使用消费级产品效率较低。
其次由于企业级硬盘具有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可靠性、平均故障时间可是比消费级产品要好不少。而计算出的CHIA币是直接存储在硬盘当中,要是硬盘坏了,辛苦计算出来的成果也就随之付诸东流,这显然是矿主无法承受得。
最后消费级硬盘本身稳定性就不如企业级硬盘,而且现在场上为了节约成本,大规模使用了SMR叠瓦磁盘技术。我们知道SMR叠瓦磁盘能缩减磁道宽度,将磁记录单元重叠排列,像屋顶的瓦片一样,大幅增加了存储密度,将容量提升了25%。但是其在性能和寿命上却有明显硬伤。计算CHIA币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磁盘读写操作,显然SMR叠瓦硬盘不适合“挖矿”。而目前市面上消费级的大容量硬盘,比如西部数据蓝盘6TB、东芝P300 6TB、Barracuda 8TB等都是SMR叠瓦硬盘,用来“挖矿”风险较大。
厂商产能不是问题
近期显卡之所以如此缺货,除了矿工的竞争之外,厂商产品出现问题也是一大因素。个人觉得硬盘厂商的产能应该不成问题,即便是在硬盘出货量下跌的大趋势下,实际上针对数据中心等产品线的机械硬盘出货量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而且现在大容量也是希捷、西数新产品的趋势,20TB、24TB产品都在路上了。可以说只要不出现工厂的天灾人祸,可以说供货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的来说,矿工挖CHIA币也是要效率的,容量大、寿命长的企业级产品肯定是首选,对于消费级市场的整体冲击有限,应该不会出现跟显卡市场类似的缺货现象。
近日,知名硬盘卖家@北京硬盘之家 发布消息称,这两天大容量硬盘的订单暴涨,订单额比前一日提升了50%左右,仅待发货的就有431个。而从网友公布在社交平台的信息显示,如今18TB硬盘的价格已经上涨了400多元。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因为一个新的数字货币项目chia在作祟。
在显卡被用于挖矿后,CPU此前也已经被证实可以挖矿,而如今硬盘也要来凑热闹,也难怪有网友调侃到,在数字货币的狂潮下真就成了“万物皆可挖矿”。据悉,此次硬盘挖矿的目标是Chia,而这是BT之父、P2P和分布式存储的提出者Bram Cohen所发起的项目,并且得到了红杉、A16z、Coinbase等币圈顶级投资机构支持的“省电环保型比特币”。
事实上,Bram Cohen之所以要在2018年以IPO,而非ICO的方式发起Chia项目,最核心的原因是获得比特币产生的巨大能源消耗。据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显示,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约为129.09太瓦时,已经超过了荷兰、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的耗电量。有鉴于此,BT之父Bram Cohen在2018年宣布要用一种更加环保的数字货币网络来挑战比特币,而这也就是Chia。
那么为何获得Chia需要用到硬盘呢,毕竟性能如此弱的主控显然提供不了多少算力,所以这也使得“硬盘可以挖矿”看起来有点奇怪。事实上此挖矿非彼挖矿,传统意义上获得比特币或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之所以会被称为“挖矿”,是因为需要解答一道超级难、超级复杂的数学题,为了解出这个题目,就需要用到ASIC矿机或显卡的算力来进行运算。由于这一过程会随着全网算力的提升日趋困难,因此类似于开采矿产资源的艰辛,而被称为挖矿。
获得比特币与以太坊这类数字货币之所以需要用算力来解题,其实是根据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和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最初设计区块链网络时所采用的共识算法决定的。由于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并且点对点网络下存在较高的网络延迟,使得各个节点所观察到的事务先后顺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区块链系统就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对在差不多时间内发生的事务先后顺序进行共识,而这种对一个时间窗口内的事务先后顺序达成共识的算法,被称为“共识机制”。
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例,其最初采用的共识算法是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 PoW)。这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份证明,表明矿工做过一定量的工作,即区块链网络通过查看工作结果,就能知道某个矿工完成了指定量的工作。但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矿工需要提高自己工作量占全网工作量的比例才能提高竞争力,就迫使矿工手中的ASIC矿机与显卡需要长时间甚至7X24小时的不停工作,这也就成为了会造成巨大能源消耗的关键所在。
既然Bram Cohen喊出的口号是“再造比特币”,就意味着Chia不能走比特币与以太坊这类数字货币的老路。在Chia中,资源不是计算能力,而是磁盘空间。Chia通过引入新的共识机制PoS (Proof of Space)+PoT (Proof of Time),借助廉价、冗余且高度分散的未使用硬盘存储空间,来验证其区块链算法。
Chia网络中的空间证明(PoS)是在硬盘中写入无用信息,以证明你愿意共享自己空余的空间,而时间证明(PoT)则是可验证延迟算法(Verifiable Delay Algorithm)用来决定谁是某一区块的获得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在Chia中,每一个区块的产生以空间证明为起点,并用时间证明作为终点。
所以最基础的共识算法变化,也导致了在Chia中是不存在“矿工”与“挖矿”这个概念的,取而代之的则是“农民”和“耕作”的概念。“农民”通过对自己硬盘上可用的闲置储存空间进行快照(耕作)来创建区块,最终的收益则根据硬盘存储空间占网络上总存储空间的百分比来决定,当你分配给整个农场(Chia网络)的存储空间越多时,收益也就越大。
当然,相信更多的朋友希望知道在Chia呈现出被爆炒的苗头时,SSD与机械硬盘的价格会重蹈显卡的覆辙吗?其实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耕作Chia的最优选项是大容量、高速度、TBW(固态硬盘理论寿命所对应的总写入数据量)高的SSD,大容量机械硬盘其实往往是退而求次的选择,这也是目前大容量机械硬盘与SSD价格率先上涨的原因。
但问题是,大容量机械硬盘与SSD产能有限。目前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内存产品代工商嘉合劲威(阿斯加特、光威母公司) 已经发布预警,由于晶圆供应紧张,封装产能受限,市场上的DRAM内存芯片、NAND闪存芯片供应出现短缺、合约价格上升,导致内存与固态硬盘等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其实Chia对于硬盘并不是毫无伤害,它所谓的节能环保也是相对的而已。从能耗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最新的SSD还是机械硬盘,其功耗都与ASIC矿机和显卡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才是就是Chia节能环保的关键。但Chia使用的空间证明,则是证明者发送给验证者体积巨大的数据来生成plot文件,用以证明验证者已经保留了一定数量的空间,但这就导致Chia的耕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读写删除操作,例如生产100GB的plot文件,就需要2TB的读写量。
显然SSD的寿命是以写入数据量衡量的,并且机械硬盘长期频繁写入某个区域,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坏道,而Chia的获取方式无疑都会导致两种不同硬盘的寿命受到影响。这种机制就会导致在大容量机械硬盘与SSD的现有库存被消化,并且产能又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与显卡市场一样的局面,性价比最高的3080最先上涨,此后即便是挖矿性价比不怎么高的3090也会跟涨。
而只要硬盘能够承载一个完整的plot文件(300G),就会被希望依靠Chia获利的“农民”盯上。所以几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Chia走完IPO之路,正式进入交易市场,硬盘价格的上涨会从企业级产品逐步蔓延到高端消费级产品,并进一步影响入门级市场,所以有需求的玩家可能需要早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