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智驾出了事故保险赔不赔这是一个AI都要思考一分钟才能给出答案的问题。
我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你合法合规的开车,出了事故,保险肯定赔。
这里的合法合规指的是驾驶员有驾驶证,车辆有行驶证,车辆年检合格,无醉驾酒驾发生的交通事故。
在使用智能驾驶(智驾)功能时发生事故,保险是否赔付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目前主流情况如下:
一、传统车险的覆盖范围
- 基础保障:若车辆投保了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常规险种,且事故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如系统故障导致碰撞),保险公司通常会按条款赔付2。例如,因智驾系统自身缺陷引发事故,车损险和三者险可覆盖车辆损失及第三方责任25。
- 免责情形:若事故因驾驶人滥用智驾功能(如在不适合的路况强行开启)、未及时接管车辆或非法改装导致,保险公司可能依据免责条款拒赔210。例如,驾驶人在 L2 级辅助驾驶时完全脱离监控,导致事故,可能被认定为操作过失而拒赔10。
二、智驾专属保险的补充保障
- 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产品:部分车企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专门的智驾险,覆盖传统车险未涵盖的场景。例如:
- 卓驭智驾险:由中国人保承保,覆盖智驾系统使用场景,单次最高赔付 20 万元,每年最高 100 万元,与传统车险独立赔付1。
- 小鹏智驾险:年费 239 元,覆盖 NGP(导航辅助驾驶)退出后 5 秒内的事故,叠加传统车险赔付,最高补偿 100 万元1213。
- 华为智驾无忧:覆盖六大场景,最高赔付 500 万元,首年免费赠送817。
- 赔付特点:智驾险通常针对系统功能开启期间的事故,例如小鹏的保险覆盖从功能激活到退出后 5 秒的事故,华为则要求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处于开启状态812。
三、责任划分与法律依据
- L2 级辅助驾驶: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车辆,事故责任主要由驾驶人承担。若系统存在缺陷(如传感器故障),车企可能承担产品责任,保险公司赔付后可向车企追偿510。例如,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案例中,驾驶员因未及时接管被判次要责任,车企因系统缺陷承担主要责任5。
-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根据地方条例(如深圳),L3 级以上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但需证明系统存在缺陷。例如,深圳规定完全自动驾驶车辆事故由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赔偿,可向生产者追偿11。目前国家层面法律尚未明确 L3 级责任划分,但四部门指导意见已提出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的影响321。
四、关键影响因素
- 系统级别与功能:L2 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负责,L3 级以上可能由车企担责。例如,小鹏 NGP 属于 L2 + 级,事故责任仍以驾驶员为主;而 L3 级系统若被认定为有条件自动驾驶,车企可能承担更多责任915。
- 保险条款细节:不同保险公司的智驾险条款差异较大。例如,小鹏的保险需先购买传统车险,赔付为补充性质;华为则提供独立高额保障812。用户需仔细阅读条款,确认保障范围(如是否覆盖泊车场景)和赔付条件(如系统退出后的时间窗口)1213。
- 事故原因与举证:若事故由系统故障导致,需证明产品缺陷(如算法失效、传感器故障),此时保险公司可能赔付并向车企追偿515。若因驾驶人过失(如分心驾驶),则可能被拒赔210。
五、操作建议
- 选择适配保险:
- 若车辆配备 L2 级辅助驾驶,建议购买传统车险(含车损险、三者险),并考虑叠加车企提供的智驾险(如小鹏 239 元 / 年)1213。
- 若车辆支持 L3 级以上功能,关注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专属产品(如华为、小米的高额保障)817。
- 正确使用智驾功能:
- 严格遵循使用规范,避免在不适宜场景开启(如暴雨、复杂路况)210。
- 保持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尤其是在 L2 级辅助驾驶时1021。
- 事故处理流程:
- 及时报案并配合保险公司调查,提供智驾系统运行数据(如行车记录仪、车辆日志)25。
- 若涉及系统缺陷,可联合车企或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责任归属515。
六、未来趋势
- 政策推动:四部门指导意见提出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的影响,鼓励开发专属保险产品321。雷军、何小鹏等人大代表建议设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明确责任划分3。
- 技术与保险融合:未来车险可能从 “保人” 转向 “保技术”,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基于数据的保险产品,例如根据智驾使用频率调整保费1317。例如,小鹏的智驾险已尝试将保费与使用数据挂钩13。
总结:在 L2 级辅助驾驶下,传统车险通常覆盖事故责任,但需驾驶员无重大过失;L3 级以上可能由车企担责,专属保险产品可提供额外保障。用户需根据车辆功能选择适配保险,正确使用智驾功能,并在事故后及时举证以确保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