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就预制菜问题引发公开争议,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则站出来力挺西贝,三方关系由此交织。
罗永浩说西贝是预制菜,你带着一岁的孩子在西贝吃饭,能吃到2岁的西兰花(保质期两年),西贝是中央厨房做的预制菜,现场再加热,没什么问题。
胖东来本来是平民和亲民的形象,大家是不喜欢预制菜的,特别是把预制菜的价格卖到和现炒的一样贵。
本来是罗永浩和西贝的事情,但是你胖东来参与进来力挺西贝就不对了,和大家对着干,支持大家不喜欢的那一边。
立场与影响
这场风波本质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与企业品牌维护的碰撞,而于东来的介入则体现了企业家群体对同行的声援与对行业形象的维护。
除非是你能看到从头到尾制作过程的菜或者食品,其实都算预制菜,而且全国都是这样。
比如你在面馆吃的面,路边摊上吃的炒粉炒面炒饭,小餐馆里面吃的家常菜,这些都是短时间能够做出来的,这才是现炒的,否则都算预制菜。
预制菜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明确概念,但是我觉得,提前做好的半成品,也是预制菜。
其实大家也不抵制预制菜,但是买明火炒菜的价,端上来是预制的,这是罗永浩接受不了的。
明火炒菜只有街边大排档和高端酒楼,问题是你们去吗。
国内餐饮市场真的很卷,可能是最卷的一个行业,毕竟这个行业没有任何门槛可言,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去年今年倒闭了无数的大小商家,大片商铺空置,大品牌连锁店的生命力更顽强一些,也有一些小商家因为位置好、口碑的积累也活的不错。但是消费者在外卖平台多年的教育下,叠加消费降级,大家现在普通把价格放在第一位考虑,然后才是味道其他的,而且大部分人是吃不出食材是新鲜还是预制的。那活下来的商家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当然是普遍使用预制菜,越是连锁品牌,越是外卖做的好的店,他们预制菜的比例就越高。因为如果他们不用预制菜,出餐速度跟不上,要么出餐品质不稳定,新鲜食材不容易保存,而消费者根本不会给餐饮店二次机会,只要有一次吃的不好,甭管以前体验多么好,不会再去了。最重要的是成本,预制菜可以降低食材成本,降低处理食材、加工食材的人工的成本,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你看,国内餐饮行业现状就是这样,越是大品牌连锁店,越是销量高的外卖店,他们就越喜欢用预制菜,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当然了,有些人会说,楼下好多苍蝇馆子又新鲜又好吃还便宜,生意也非常好,但是这种店铺注定做不长久也做不大。比如隋坡之前去的一个天津的那个小餐馆,现在老板兼厨师每天饭勺都抡冒烟了,累的要死,一旦他们觉得赚的差不多了,或者觉得身体扛不住了,那么就会关门退休了。这还是做了多年有口碑的店铺,如果一个新开的店铺也准备用新鲜食材现做,在口碑没有起来生意一般的情况下,大家又普遍点外卖吃连锁预制菜,老板会怎么办呢,继续抗吗?还要抗多久才有口碑,有了口碑就一定有生意吗,他大概率会抱怨一句为什么我用新鲜食材都干不过用预制菜的,然后遗憾关门。
所以国内餐饮市场就注定是预制菜的天下,想吃新鲜食材现做的,价格不会便宜,等餐时间也会很长,那么你愿意花更高价格更长时间吃一顿吗?最后我觉得一些小炒餐厅还是能低价吃到新鲜食材现炒的菜,比如今年比较火的江西小炒,毕竟小炒对厨师要求没那么高,品质也更可控。
预制菜是餐饮行业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你要出去吃饭,你就得接受预制菜,要么你就别出去吃饭,乖乖在家做。相对来说,吃火锅预制菜率还小一点,还有呢,人气高的大饭店,预制菜周转周期还短一点,人气差的饭店,预制菜可能在他店里就放了好长时间了
连锁餐饮必然是预制菜,不然出品根本无法保证。要不然城东一家店和城西一家店做出来同一个菜口味都不一样,还连锁个毛啊?
西贝就是比吉野家菜品丰富、带点服务、装修好点的快餐店